欢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雅安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盟史资料 >> 正文

中国民主同盟60年(八)

 【发布日期:2015-11-27】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第八章 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民盟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983年12月至1988年10月)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面临的历史重任就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为此,中国共产党于1982年9月1日至1 

1日,举行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邀请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作为贵宾列席大会。民盟中央主席史良、副主席胡愈之、楚图南、苏步青、华罗庚、萨空了、李文宜、费孝通等应邀列席。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会议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又邀请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党外人士座谈会,征询整党的意见。在这新的形势下,中国民主同盟于1983年12月1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盟员代表686人出席大会。 

    大会由胡愈之主持,史良致开幕词,费孝通作题为《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一切力量》的工作报告,李文宜作《关于修改盟章的报告》,胡愈之致闭幕词。费孝通在工作报告中概括了4年来民盟面貌发生的很大变化:第一,组织和推动盟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协助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广大盟员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第二,积极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讨论,对智力开发、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第三,从民盟具有多学科智力集团的特点出发,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在面向社会为"四化"服务的各项服务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第四,经过整顿,民盟的组织不仅恢复,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干部队伍得到了充实。 

    费孝通说: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个历史新阶段。我们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此,民盟今后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继续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民盟作为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的作用;二、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贡献;三、为发展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实现祖国 

    统一大业而努力;四、把民盟的思想建设摆在重要地位;五、搞好民盟的组织建设。会议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确定了今后民盟的任务和方针是:"在总结全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开创民盟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80年代三大任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决议》要求"盟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民盟作为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的作用,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建设事业和统一战线中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帮助党和政府宣传和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统一战线和知识分子政策,以调动盟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献身于'四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推动成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与智力开发,立志改革,勇于创新,出人才,出成果,并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继续探索面向社会,为四化服务的多种形式和途径,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更大的成绩"。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章程》和原章程相比,增加了一段"序言",回顾了民盟与中共的亲密关系和各个革命历史阶段的主要经历。关于民盟的性质、任务和发展工作的方针,根据新的形势,增加了新的内容。关于中央组织,根据民盟中央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增设由中央执行局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局,以主持盟务工作;年事已高的同志担任中央委员会顾问,协助参议盟务工作。 

    大会选举了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共261人;候补委员37人。12月27日举行的民盟五届一次中央委员会,选举史良为民盟中央主席;胡愈之、楚图南、苏步青、华罗庚、彭迪先、萨空了、李文宜、费孝通、闻家驷、钱伟长、高天、叶笃义、谈家桢、陶大镛为副主席,叶笃义为秘书长。千家驹等67人为常务委员会委员。王健、叶笃义、冯亦代、杨明、吴汉家、张毕来、林亨元、罗涵先、高天为中央执行局委员,高天为执行局主任,罗涵先、吴汉家为副主任。同时,还选举戈福鼎等28人为中央委员会顾问。 

    

    第二节 与中国共产党齐心协力搞好改革开放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后,民盟全心全意地和中国共产党一起搞好改革、开放。中共中央对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就改革、开放,搞好"四化"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民盟除了通过人大、政协会议,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与重大方针、政策、法令的制定外,中共中央还经常召开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座谈会,就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进行协商,听取意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好局面。在1983年6月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民盟有124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42%;史良、胡愈之当选为副委员长(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补选楚图南为副委员长);白寿彝、华罗庚、许杰、苏步青、吴作人、张子斋、季羡林、侯学煜、洪丝丝、钱端升、彭迪先、楚图南12人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同期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一次会议,民盟有230人为委员,占委员总数10%;费孝通当选为副主席(1985年9月,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增选华罗庚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87年4月,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增选钱伟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千家驹等34人为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盟员,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在人大、政协就贯彻改革、开放和建设"四化"的大政方针以及经济发展计划的审议,各项法律、法令的制订和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协商、讨论和决策。比如费孝通在全国政协提出的《提高智力投资,实行义务初级教育》的建议,不久就被政府采纳实施。 

    1985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民盟中央副主席费孝通、钱伟长和民盟成员林亨元、王铁崖、芮沐、端木正被聘为委员,费孝通任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民盟中央名誉主席楚图南,主席费孝通,副主席钱伟长、萨空了、李文宜、闻家驷、高天、叶笃义、陶大镛、千家驹、罗涵先、马大猷、冯之浚作为贵宾应邀出席大会。这次大会通过的工作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这个报告,在会前就送交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和部分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征求意见,并由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主持召开了为期一周的座谈会听取意见,作了多次修改,充分尊重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民盟有楚图南、费孝通、钱伟长等26位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对报告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大多被吸取采纳。因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议,受到了民盟全盟的衷心拥护。民盟中常会于1987年11月13日作出《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的决议》,号召全盟以中共十三大精神为指导,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各项工作,在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中,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推动全体盟员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参加改革、开放的实践,努力做出贡献。同年12月,民盟五届五中全会和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也作出决议,要求全盟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发扬与中共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光荣传统,与中共同心同德实现十三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1988年三四月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七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前,中共中央邀请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协商了全国人大、政协和国家领导人人选。本届全国人大的代表中,有民盟盟员108人;213位盟员担任本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外,还有8500余人担任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些担任人大、政协委员的盟员,在人大、政协的讲坛上,敢于直言,勇于监督。如在七届一次全国政协会上,民盟的政协委员就物价、教育、知识分子、不正之风问题和有关三峡工程上马与否的发言,坦率真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互相监督的方针日趋改善和透明。 

    在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费孝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金陵、厉以宁、冯之浚、朱德熙、杨明、蚁美厚、陶大镛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钱伟长、苏步青当选为副主席;千家驹、马大猷、王健(冀)、叶笃义、冯友兰、冯素陶、邬沧萍、庄明理、刘开渠、刘海粟、池际尚、许宝 

    马癸、孙承佩、李文宜、李国豪、李健生、萧乾、吴廷趚、吴作人、吴修平、沈元、沈求我、张毕来、张楚琨、罗涵先、赵伟之、赵超构、侯学煜、侯祥麟、闻家驷、聂卫平、高天、谈家桢、葛志成、臧克家、戴爱莲等36位盟员(其中部分跨党派)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七届一次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民盟和其他7个民主党派,还于4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联袂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这在建国后的民主党派史上还是第一次。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副主席钱伟长出席了记者招待会,就多党合作,民主党派的地位、作用等问题作了精辟的回答,生动地树立了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民主党派的形象,提高了民盟和民主党派在国内外的声望。 

    在七届二次全国政协会议上,钱伟长第一次以民盟中央的名义作题为《振兴教育,刻不容缓》的大会发言。此外,还以政协民盟组、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的名义就三峡工程、农业问题、妇女问题在政协其他会议上作了发言,民盟作为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 

    中共十三大以后,随着中共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措施,民盟充分发挥其智力资源,加强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事咨询。特别是在探索如何开辟和沟通中西部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从而实现共同繁荣的局面的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七届一次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期间,民盟中央与中西部各省政府领导会商了具体实施步骤,签订了有关协议。 

    

    第三节 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工作,开辟新时期参政议政的新领域 

    面临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四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民盟一直在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的新的途径。经过几年开展社会主义咨询服务工作的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民盟特点,通过参与国家与地方区域发展规划工作来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1983年,中共中央领导人号召西北干旱地区种草、种树,从改善自然环境做起,来改变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面貌,以进一步开发西北地区的经济。这一号召立即得到民盟的响应。以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首,亲率农业专家叶笃庄等40余人次到甘肃省的干旱地区进行考察,为当地出谋献策,制定种草种树,发展农业和多种经济的规划,并决定在定西地区会宁县设点,长期派驻专家进行长时期科学考察与实验推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定西地区的自然面貌开始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定西地区的经济面貌出现了转机。与开发定西地区同时,民盟又和闽南三角地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长江荆江段和洞庭湖地区、四川遂宁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组织民盟的各行各业专家前往考察,帮助当地制定近期与长期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治理规划,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当地中共党委和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决策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其中四川遂宁地区的开发,在中共遂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民盟组织的科技经济顾问联组自1986年以来就川中丘陵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100多项建议,以遂宁为试点地区,合作开发项目41项,建立了三个科技试验和示范基地,提供良种3000余公斤,引进技术20多项,培训人员1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的实践,获得了当地中共组织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党盟合作关系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民盟也在实践中体验到这是新的历史时期里,民盟与中共加强合作,增强参政议政力度的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方式;拥有丰富智力资源的民盟,在这方面是大可有所作为的。为此,1987年7月下旬,民盟中央与民盟天津市委联合在北戴河举办"区域规划与咨询研究班",组织有关学科专家讲学,指导区域规划工作经验,提高地方民盟组织在参与当地区域规划工作时的工作水平。民盟全国组宣工作会议和民盟全国代表会议高度肯定了开展国是咨询、增强民盟参政议政力度的这一实践。 

    1988年6月,民盟中央决定成立区域发展研究委员会以加强这一工作的领导,并将这一工作从一个省、市区域规划扩展到跨省、市的大区域规划。7月,民盟中央即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到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考察,对10多个大中型企业及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累计行程万余里,写出了《甘、宁、青三省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分析报告》、《西北资源开发与铁路运输》等10余篇调查报告,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建立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三省区政府的肯定与支持。同年6月,民盟中央和山东 

    省政府一起倡议召开"黄河三角洲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山东省、胜利油田的负责同志200余人参加,提出了有关战略项目与政策。 

    

    第四节 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就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献计出力 

    民盟在参加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的时候,一直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和振兴教育的问题,一开始就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作为搞好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的"立国之本"。还在讨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民盟就积极建议在宪法中明确知识分子在国家的地位与作用,这个意见被宪法修改委员会采纳,写进宪法《序言》中,并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和实施,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在历次人大、政协开会时,民盟代表与委员都曾一再就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发言,呼吁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 

    早在1980年1月31日,民盟中央就成立"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研究小组",向全盟发出通知,动员全盟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意见。三个月内,各省、市、自治区民盟组织共整理报送了400多份材料。7月21日至8月6日,民盟中央在青岛召开了由北京和各地教育界盟员30余人参加的"关于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问题的座谈会",在研究分析各地上报的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民盟以高教为主的工作特点,就高等院校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结构、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以及有关中小学的一些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我国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与好评,有些意见被接受并付诸实施。1982年春,民盟又发动地方组织对城市中学教育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历时一年;1983年1月29日至2月4日,民盟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城市中学调查研究工作汇报会",提出了《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的几点建议》,供中共中央和教育部门参考。这两次建议都强调了智力开发和智力投资的重要性,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了很好的作用。 

    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的几点建议》,建议设立由计委、财政、劳动人事和教育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机构,通力合作,加速改革的步伐;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优录用的政策,制定职业教育长远规划;学校领导党政分工要明确;加强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增加教育经费,提高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整顿师资队伍等。 

    民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民盟中央先后于1984年12月召开了高校体制改革座谈会,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1985年1月,在漳州举行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川、辽宁、甘肃、江苏、陕西9省市普通教育研究讨论会;提出了《关于城市普通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然后,以民盟中央名义向中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就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建议。建议提出: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套用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某些做法;增加教育经费的关键在于节流;实行校长负责制;提高教师待遇;鼓励社会依法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等。 

    1985年12月,民盟中央接受国家教育委员会修订中小学教学计划工作组的委托,邀请民盟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召开中学教育改革研讨会,对中学教育计划的修订、学校工作的改革等,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并对当前学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中肯的批评。 

    几年来,民盟中央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目标,一直呼吁增加教育投资和实行义务教育制。1983年1月,民盟中央领导同志写信给中共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和总书记胡耀邦,就此提出"把智力投资放在第一位"的建议,陈云除复信表示支持外,指示国家计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方案。1983年6月,民盟中央副主席费孝通在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作《提高智力投资,实行义务初级教育》的发言。 

    1986年,中共中央在征询民盟中央意见后,做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采纳了民盟多次强调提出的"应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的建议;同年,在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基本上体现了民盟多次提出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建议。 

    1986年6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的《决定》和正式颁布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民盟中央于昆明召开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贵州和云南21个省、市、区普通教育改革研讨会,交流了各地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和经验,并接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专题讨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问题。会议收到的70多份关于我国沿海、内陆和边远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法》和初中教育改革方面的调查报告和专题研究材料,对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提高对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实行社会综合治理的措施等,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由此,最初由天津、上海、福建三省市民盟组织发起,由民盟中央在漳州召开的普通教育改革研讨会,形成了定期召开的全国性专业会议。1987年10月,当民盟中央在天津第三次召开这一研讨会时,已扩大到28个省、市、区参加。会议的扩大,反映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盟对普教事业这一战略问题的日益关注和民盟为国家教育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 

    几年来,民盟一直抓住教育改革问题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课目,反复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反映意见,督促中共和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和付诸实施。中共中央对民盟就教育问题提出的建议也十分重视,多次复信对民盟的建议予以肯定。1989年3月31日,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批复民盟的建议时,指示有关部门:今后在研究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时,一定要有民盟的同志参加。 

    民盟自恢复工作、成立"知识分子工作研究小组"以来,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向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提出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待遇等合理要求,另一方面也多次提出加强和改善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鼓励知识分子通过自我教育,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要求。例如继1982年7月民盟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若干意见》后,1987年9月,民盟又通过对18个省、市、区52个城市的7200名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报送了《关于当前知识分子情况的报告》,反映了知识分子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和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四项建议。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致函民盟中央,对所提建议"甚表感谢",并说已"责成有关部门对进一步改善知识分子待遇问题作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事后,中共有关部门与民盟和其他几个知识分子党派共同商议,提出了在当前可能条件下,比较具体的措施,如为教师提高工资10%等。1988年2月,民盟又在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0名教师中进行有关职称问题的电脑问卷抽样调查,于5月11日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的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必要措施。这些建议都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第五节 面向社会,开发智力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 

    民盟"四大"以来,各级盟组织积极响应、贯彻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召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推动盟员搞好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业务专长,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的智力活动,包括讲学、办学、咨询、培训、支边等,把知识变成生产力,发挥了智力扩散、科技普及的作用,帮助社会各方面解决了一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讲学民盟由于专家、学者集中,拥有多学科,高、精、新技术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从1979年开始,盟内专家、学者就不断接受各地邀请,开展讲学活动,到1986年,仅就盟内费孝通、钱伟长等14位著名学者的统计,就跑遍了全国28个省、市、区,作了70多场讲学,听讲人数逾20多万人次。讲学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有关当前形势的报告等多方面。这种讲学形式,到1983年就发展为由各级民盟组织主持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列性大型讲座。社会效益最佳者,当推民盟中央举办的历年"多学科学术讲座",到1988年已举办4期。1983年6月举行的第1期"多学科学术讲座",共"十题百讲",按照"四化"建设更新知识结构的需要,聘请民盟内外专家就现代科技、经济学、新闻学、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美学等专题开讲,参加者达千余人,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1984年第2期"多学科学术讲座"共14个专题,每题10讲,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心理学、当代经济思潮、生物工程、量子化学等较高层次的现代科技知识内容。1986年,为配合战略研究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的形势,"多学科学术讲座"选择了以《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问题》作为总题目,从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出发,由费孝通、钱伟长等10位主讲人,分别就中国教育、科技、人口等10个方面的战略发展问题发表了有见地的看法,使这次讲座实质上成为民盟的一次参政议政活动。这次听讲的人数多达900余人,有45%来自各级党政部门决策机构,可见这一讲座受到各方面重视的程度。此外,1984年,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还和民盟北京市委联合举办了"现代科学知识讲座",10多位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当前前沿学科知识,有上万人次听讲;许多地方民盟组织也开办了这类讲授应用科技知识的讲座或训练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办学自1980年以来,民盟各级地方组织根据"四化"建设需要和广大青年学习文化、技术的迫切要求,在中共"动员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学校"的号召及"广开学路,多方办学"的指示下,普遍开展了办学与举办各类培训班、补习班的工作。截至1987年7月的不完全统计,各地组织办学616所,其中大专、中专、补习培训班各占1/3;在校学员达17万人,已结业的19万人。这些学校或补习班办学目的明确,直接为改革、开放服务。帮助在职职工和社会青年提高文化水平,掌握专业技术,为升学就业创造条件,并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由于许多离退休盟员在办学中发挥了专长,因此,这些学校大多师资力量比较强,教学质量高,管理制度比较严,校风比较好,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与赞赏。如民盟四川省委创办的四川凉山大学(在西昌市),被誉为具有"尊师、守纪、好学、助人"好校风的"三民"大学(四川省民盟主办、为少数民族培养建设人才、民办公助),成为全国一个先进典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人民日报》作了《希望从这里开始》的专题报道。 

    1985年4月,民盟中央召开了17个省、市、区组织办学工作讨论会,总结推广各地的办学经验。许多地方所办学校,已由单学科向多学科、由一般文化补习性质向专业定向培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不少地方组织还致力于发展成人教育。有的在发展中合并或自然淘汰,到1988年9月,民盟所办各类学校有350多所,结业学员累计达36万余人。 

    (三)智力支边1983年2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族委员会召开各民主党派支边挂钩会。民盟与内蒙、甘肃、新疆、云南、贵州、吉林、宁夏、黑龙江、辽宁等9个边疆地区达成39项"智力支边"协议,包括专家讲学、举办中学、幼儿教育讲座、培训中学师资、传授种植茶叶与茶叶加工技术等内容,当年即完成任务,对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智力资源、发展经济、增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做出了贡献。此外,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甘肃、湖南、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民盟组织,也组织了盟员深入本省或兄弟省份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985年7月,民盟中央在兰州召开18个省、市、区智力支边工作座谈会,总结并交流了经验,截至1988年9月的不完全统计,为支援老、少、边、穷、山地区,民盟各级组织共派出4000多人次,完成项目近2500项。 

    (四)咨询服务为发挥民盟多学科智力优势,服务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民盟中央和各级地方组织从各地的实际需要出发,就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项目开展咨询服务,并相继成立了智力咨询服务机构。1987年3月,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成立了"北京群言科技咨询服务中心",面向全国开展经济、文化、教育、翻译、编校、美术、工艺、建筑工程、农牧副业等多方面的智力咨询业务,不断加强与地方民盟组织咨询服务机构的联系,进行协作,交流信息。到1988年9月,各级民盟组织已建立了咨询服务机构159个,参加咨询服务的盟员多达万余人次,完成咨询服务项目近2000项,并逐步向区域规划发展战略的咨询服务发展。在咨询服务工作中,盟员的专长得到了发挥,社会主义积极性也因此大为提高,涌现出了许多面向社会、为"四化"服务的积极分子。1985年6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召开"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表彰大会",民盟有60位同志参加,受到表彰。从1983年到1988年9月,又有35000多人次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三八"红旗手和积极分子等,其中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4人获"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1月,民盟在天津召开地方组织咨询业务研讨会;8月,又在北京召开咨询服务工作会议,总结了经验,就加强咨询服务工作的领导、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制订了有关制度和措施。会议确定今后民盟要进一步开创咨询服务工作的新局面。要求各级组织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步伐,扩大咨询服务队伍,加强对咨询服务专门业务机构的领导,坚持以办学讲学为基础,以项目咨询为支撑,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组织的支边扶贫和"星火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地区发展战略宏观咨询的方向开拓,把咨询服务工作更加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开展下去。 

    

    第六节 促进祖国统一,开展"三胞"工作,扩大对外交流 

    民盟"四大"以后,就把"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工作列入民盟的工作重点。民盟中央和地方组织都成立了联络工作委员会,举办各种活动,密切与"三胞"的接触。一些地方组织配合有关方面开展了对台宣传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落实侨务政策和去台人员家属政策;发动盟员为台胞寻找失散的在台亲友;为侨胞回国投资、兴办各项公益事业穿针引线;还推动在"三胞"中或在国外有广泛联系和影响的盟员,出国或到香港讲学访问,进行学术交流,加强了与"三胞"中的知识界人士的联系。如1981年10月,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民盟中央邀请国内外来京参加纪念活动的已故老盟员柳亚子、龙云的亲属举行座谈;每逢全国人大、政协开会, 

    民盟中央也邀请港澳代表、委员座谈。孔子后裔、民盟中委孔令仁教授和著名影星、民盟中委王丹凤等出国访问时,在海外亲友中广泛宣传"一国两制"国策,加强了"三胞"与祖国的联谊。 

    1986年7月9日至16日,民盟中央召开全国组织宣传工作会议,民盟中央和各地民盟组织负责人及8个单列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民盟组织的负责同志以及6个大专院校民盟支部的代表共140人出席。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1986年3月3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对统战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针对实行"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统战工作形成的新形势、新格局,研究民盟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会议之后,民盟的"三胞"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级民盟组织认真协助有关部门落实侨务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归还被占侨房。许多侨胞因而摒弃前嫌,焕发爱国爱乡之心,主动向祖国投资,参加祖国经济建设,兴办学校和其他公益事业。各级民盟组织重视"三胞"接待工作,1986年,民盟中央接待了出席香港"现代化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后来大陆访问的6位香港、新加坡、日本华裔学者和美国学者;推荐了台胞钢琴家陈淑贞女士来大陆巡回演出。广东民盟省委和深圳大学合作,在深圳建立了"华夏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了文化科技交流活动;为实施"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民盟及时根据形势变化,研究对台工作,开展对台问题的决策咨询。通过多种渠道,与台湾民间组织接触,交换双方各阶层人士在统一祖国问题上的各种信息,力促统一大业实现。民盟中央先后接待了台湾学者柏杨,台湾"立法委员"、"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胡秋原以及一些企业家。为了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在香港、澳门实施"一国两制",民盟参加全国人大香港、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工作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民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民盟在中共对外开放政策的积极支持下,加强了对外交流与联谊活动,与一些外国政党建立了互相访问的来往。1986年6月7日至24日,民盟中央副主席费孝通随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出访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与意大利4国,这是建国以来中共与民主党派领导人第一次联袂出国进行国事访问,国际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决心改革政治体制,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信号。1986年9月,波兰民主党的两位活动家以《民主周刊》编辑名义,应民盟中央《群言》杂志邀请来华访问,双方互相介绍了本党的历史、性质和工作情况,建立了友好关系,波兰客人还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受到当地民盟组织的接待。1987年7月,由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率领的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团,应波兰民主党的邀请,对波兰进行友好访问。1988年4月,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的邀请,波兰民主党代表团由副主席玛列克·维乔莱克率领来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与波兰民主党的这些友好往来,有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费孝通还于1986年12月,邀请英国前首相、工党领袖詹姆斯·卡拉汉来华访问,并陪同其到江苏等地考察。 

    

    第七节 加强民盟自身建设,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民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在中国共产党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出现巨大的变化,各条战线呈现一派生机。面对这一大好形势,民盟肩负起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984年6月2日至14日,民盟中央召开全国组织宣传工作会议,民盟中央和各地方组织负责同志,工作干部及部分大专院校、中学基层支部负责人151人参加。会议的任务是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大局,贯彻中共中央统战部召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协商的《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座谈会纪要》精神,本着"遵守协议,照顾历史,尊重自愿,协商解决"的原则,研究民盟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问题。 

    这次会议以后,民盟的组织发展工作,坚持执行以文教为主、大中城市为主、中上层为主的方针和在工作中发展、发展为了工作的原则,讲究代表性,新盟员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面巩固,一面发展,健康地进行。到1988年9月,盟员总数达到81000余人,其中粉碎"四人帮"以后入盟的新盟员58000人,40000余人是"五大"以后入盟的。盟员中有相当数量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盟员有66000余人。各地采取多种方式举办新盟员和专职、基层干部培训班。1986年下半年,民盟中央举办了首期地方专职干部培训班,进行形势教育,统战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民盟的历史和新时期民盟性质、地位、任务及作用的教育,很有成效。 

    与此同时,民盟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民盟中央自1980年1月起,恢复出版内部月刊《中央盟讯》,各地方组织也恢复或创办了地方盟讯,及时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盟的中心工作,介绍各地民盟的工作经验,宣传盟员先进事迹,反映盟员意见,编写宣传教育材料和诸如知识分子等热点问题的有关资料和研究讨论情况,成为加强盟员思想教育、贯通上下左右的有力宣传工具。1985年4月,民盟中央创办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群言》杂志,就民盟内外普遍关心的"四化"建设,特别是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文化、出版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反映知识分子的呼声,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逐步办出了"知识分子的群言堂"的特色,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重视。1986年7月,民盟中央再次召开全国组织宣传工作会议,民盟中央和各地组织负责人及8个单列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民盟组织的负责同志以及6个大专院校民盟支部的代表共140人出席。会议着重就民盟组织领导层新老合作交替问题进行了研究。当时,民盟中央委员平均年龄73岁,中常委是755岁;232名省级委员会正、副主委,秘书长平均年龄是667岁。 

    两次组织宣传工作会议也推动了民盟内其他各项工作的展开。如民盟中央宣传部、学习委员会对各地宣传、学习工作作了调查了解,制定了《推动全盟政治学习工作的设想》。民盟中央学习组吸收了有代表性的中年盟员参加,在交流信息、反映知识分子意见方面作了有益的工作。民盟中央组织各地盟员书画家先后举办"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览会"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书画联展",深得社会各界好评。文史委员会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中国民主同盟历史资料暨先烈生平事迹展览",参观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民盟中央宣传部还与湖北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反映李公朴、闻一多烈士形象的电视连续剧《血土》;民盟的妇女工作也活跃起来,多次召开座谈会,了解和反映各界妇女的意愿,积极代表与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1985年2月,民盟五届二中全会所作的《关于当前盟的几项工作的决定》中决定:"盟中央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将于适当时间召开全国代表会议,以引进新人,充实、加强中央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会议以后的两年中,由于民盟各级领导班子老龄化状况严重和民盟工作逐步开展的迫切需要,加强民盟自身建设,积极引进新人,已经成为全盟紧迫的工作,民盟中央和各级地方组织集中精力抓了引进新人、加强领导班子的工作。到1986年年底,民盟中央和省级领导班子、工作班子,共引进了100多位新人。此时,局部调整中央领导机构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为此,1986年7月17日举行的民盟中常会第十一次会议做出《关于召开中国民主同盟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并相应做出《中国民主同盟全国代表会议代表产生办法》。 

    1986年12月31日,中国民主同盟举行五届三中全会。会议选举楚图南代主席为主席(胡愈之主席于1986年1月16日去世);通过了钱伟长副主席所作《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了副主席兼秘书长叶笃义关于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的筹备情况的介绍;通过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会议还批准吴汉家辞去中央执行局委员和副主任、杨明辞去中央执行局委员等请求,增补冯之浚、吴修平、张芝联、张纪域4位为中央执行委员。通过了向全国代表会议建议的会议主席团、秘书长名单等。 

    1987年1月2日,中国民主同盟全国代表会议于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代表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顾问299人;新选出的代表305人;应邀列席代表19人。新选的代表,平均年龄为52.5岁;55岁以下的占73.1%;女代表占20.3%;文教界占65.2%。 

    会议的中心议程是:传达、讨论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讨论民盟今后的工作;局部调整中央领导机构,增补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代表中共中央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领导同志也到会祝贺。 

    会议接受了65位老同志辞去民盟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职务和楚图南辞去民盟中央主席,苏步青、闻家驷辞去民盟中央副主席职务的请求。 

    会议听取高天作《关于中国民主同盟目前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报告,传达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并分组进行了讨论。1月8日,会议闭幕,通过了《关于补充和修改盟章部分条文的决议》、《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会暂行条例》和《中国民主同盟全国代表会议决议》。根据《中国民主同盟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和补充、修改后的盟章,民盟中央委员会设名誉主席,由民盟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省、市、自治区一级地方组织可设名誉主任委员一人,由地方委员会选举产生;取消有关中央委员会顾问的规定;设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地方组织不设参议委员会,仍设顾问;撤销中央执行局,由主席、副主席(可设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央工作。 

    参议委员会是为实现民盟中央领导机构新老合作和交替而设,由民盟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设主任、副主任、常务委员、秘书长及办事机构,可分别列席民盟中央全会、中常会和主席、副主席办公会议,参加各委员会工作,对民盟大政方针提出建议,接受咨询,进行监督或承担中央委员会委托的其他任务。地方组织设顾问。 

    会议增选了中央委员49人,候补中央委员39人,另有原来的23位候补中央委员被选为中央委员。会议还选出88位 

    同志为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新选的中央委员88人中高教界53人,并有54人是1979年以后入盟的新盟员,平均年龄为53.8岁。 

    会议向楚图南、苏步青、闻家驷等86位老同志发了致敬信。 

    1987年1月9日,民盟召开五届四中全会,会议选举楚图南为名誉主席;费孝通出任主席;千家驹、关梦觉、罗涵先、马大猷、冯之浚等5位增选为副主席。丁石孙等21人增选为民盟中央常委。吴修平为秘书长。中央参议委员会选举苏步青为主任,闻家驷、潘大逵、黄药眠、沈兹九、冯素陶、林亨元为副主任,吴春选为秘书长。 

    为了加强自身建设,民盟中央在民盟全国代表会议更新了1/4中央委员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主席会议制度,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从而加强了民盟中央的领导,提高了民盟中央领导机构的效率。同时,对140个基层组织进行了调查,在四川乐山召开了基层组织工作会议。民盟中央新建或重建的文化、教育、经济、法律、科技等5个委员会,在完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工作,进一步调动了民盟内外更多知识分子参加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第八节 中国民主同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我国10年改革一方面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一方面又面临巨大困难的关键时刻,在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作出了深化改革、稳定发展经济,并提出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的新任务,要求各民主党派"共渡难关,同舟共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形势下,中国民主同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8年10月8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 

    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有883名,是民盟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而且所有代表都是通过选举人无记名、差额选举产生,充分体现了选举人的意志和民主权利。代表中55岁以下的中青年374名,占424%;465人是1979年以后入盟的,反映了民盟盟员结构的可喜变化。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五大"以来民盟的工作,确定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动员和团结民盟同志,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重视教育,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为改革和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大会审议了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央参议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新的盟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参议委员会,进行新老合作与交替。 

    大会开幕式由费孝通主持,楚图南致开幕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统战部部长阎明复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民革中央主席朱学范代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致贺词。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宋平、宋任穷、习仲勋、王任重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 

    钱伟长向大会作了题为《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下,推进政治民主、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民盟5年来的工作;提出了在推进政治民主、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过程中,肩负起民盟的历史使命的三点共识,以及发挥政党功能,努力开拓新的工作领域,不断加强民盟自身建设的任务。 

    大会还听取了林亨元所作中央参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这次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章程》,确立了民盟新时期的政治纲领。盟章《总纲》规定:"中国民主同盟是以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政党。"在新盟章所确立的政治纲领中,规定了民盟的基本任务、奋斗目标和12条政治主张。其中,政治主张的基本思想是维护宪法、厉行法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促进政治协商制度化、法律化;坚持改革开放;维护公民权利和知识分子合法权益;实现政治民主、言论自由,提倡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实事求是,服从真理;发展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进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加强国际往来,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大会通过的新的中央参议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中央参议委员会是民盟的荣誉机构,是中央委员会的咨询和参议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协商国家大事,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接受咨询,发挥监督作用,并承担中央委员会委托的其他工作。 

    根据这次代表大会通过的选举办法规定,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预选而后正式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这是民盟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采用这种差额选举的办法。差额预选的候选人,是各地经过反复协商确定的。选举结果,从260名预选人中选出丁聪等250名中央委员;从57名预选人中选出承慰才等50名候补委员。新的一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平均年龄是592岁,比上届平均年龄648岁,下降了56岁,表明民盟的中央机构在年轻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大会还协商选举了新的一届参议委员会万尚荫等149名委员。 

    大会闭幕时,全体代表通过了民盟"六大"《决议》和致彭迪先、李文宜等老同志的致敬信。 

    费孝通在大会闭幕时致词。他说,这次大会是民盟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也是民盟发展过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所取得的成绩,是充分发扬民主的产物。大会的成果将反映在今后民盟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在民盟的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10月17日,民盟第六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楚图南为名誉主席;费孝通为主席;钱伟长、高天、叶笃义、谈家桢、陶大镛、千家驹、关梦觉、罗涵先、马大猷、冯之浚、丁石孙、康振黄、孔令仁、谢颂凯为副主席;丁石孙等73人为常务委员。选举吴修平为秘书长。 

    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同日举行会议,选举苏步青为主任,冯素陶、李文宜、沈兹九、陈敏之、林亨元、闻家驷、彭迪先、潘大逵为副主任;田一平等39人为常务委员。任命吴春选为秘书长。 

    从民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尤其是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民盟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导下,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依靠自己具有多学科智力密集的优势和一大批忠于民盟的民主、科学、爱国传统,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知识分子,在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为对外开放服务,确立以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开展面向社会的智力服务中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积极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赞誉。民盟盟员从1979年的23000余人,至1989年,发展到99000余人,其中中上层知识分子占80%以上;建有民盟省级组织29个,市(县)级组织268个,基层组织4700多个,其中新建新疆、海南两个省委和5个单列市市委。广大盟员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为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做贡献,有60余人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00余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79年至1989年,全盟有53000余人次荣获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三八"红旗手和积极分子等称号和奖励,其中属全国级的约占千人次。许多盟员还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各种荣誉学位、称号、奖励和勋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其中如民盟中央副主席、法国南锡大学和美国伊利诺大学名誉博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直工作到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猝发,倒在日本东京大学的讲坛上,那时,他正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像华罗庚那样鞠躬尽瘁的科学家,还有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生物遗传学家童第周,美学家朱光潜等;年轻的"棋圣"聂卫平、小提琴王盛中国和著名画家吴作人、刘海粟的名字则名扬四海,连年获得许多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和勋章,为中国,也为民盟赢得了光荣。而社会学家费孝通、流体力学家钱伟长、遗传生物学家谈家桢、数学家苏步青,他们都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时,都担任着民盟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的重要工作,领导着民盟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